地名,是一方文化的記憶,是了解城市的窗口,每一個地名都折射出歷史文化的變遷,承載著文化的傳承,它不僅是空間的坐標,同時管窺著時間的年輪。
桐城,自古就有城,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,更流傳著“鐵打桐城”之說,一山、一水、一巷、一派承載著這個小城的歷史。古之桐城又名“桐國”,因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,唐肅宗至德二年,改名桐城縣,一直沿用下來,約1200余年,直到1996年撤縣設(shè)市,桐城開啟了崛起于江淮的文化之旅。
桐城,位于安徽省中部,西依大別山,南濱長江,境內(nèi)河道交織。桐城依山而建,明許浩詩云:“大小二龍山,連延入桐城;山盡山復(fù)起,宛若龍眠形”,龍眠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,如潛龍在淵,出自大別山南麓的余脈,止于投子山,這里龍眠河伴山而出,流淌著山的靈氣。好山好水,連綿的山脈、蜿蜒的河流,這里,鐘靈毓秀,孕育了無數(shù)的文人墨客,這里也誕生了璀璨的文化。
素來有天下文章出自桐城之說,“桐城派”,清代文壇的泰山北斗,“言有物”、“言有序”的“義法”理論廣泛流傳,它在中國歷史上,第一次建立起一整套完整、嚴謹?shù)墓盼睦碚擉w系。
桐城,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,巷如其名,只有六尺寬,數(shù)百米前后,“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,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?!币皇自?,兩堵墻,這心胸、氣度、思量,凡事需退讓,處事要和睦的儒家思想,正于石牌坊上題寫的“禮讓”二字,它正是我們桐城人地域文化的特征。
桐城市下轄12個鎮(zhèn),每個鎮(zhèn)的名稱都有一定的內(nèi)涵,如雙港鎮(zhèn),此地為北宋時期古鎮(zhèn)之一,更是清代桐城四大名鎮(zhèn)之一,因南北均可泊船,故名雙港,素有塑料之鄉(xiāng)、魚米之鄉(xiāng)美譽??壮擎?zhèn),傳三國吳將呂蒙筑城于此而得名,宋《元豐九域志》記載“淮南路舒州九鎮(zhèn),孔城即九鎮(zhèn)之一”,小鎮(zhèn)文化底蘊豐厚,有“桐城八景”占其三,更有至今保存最為完整、體量最大、原汁原味的一條老街,沿街建筑風(fēng)格古樸,木制樓閣、青磚石瓦、石板路面更是當?shù)匾唤^。
地名,承載了太多,滄海桑田,曾經(jīng)的地方、人和事湮滅在歷史的輪軌中,就是這樣一個個不起眼的地名,為后人留下一點念想,去追尋曾經(jīng)的輝煌,它如星空的一顆明星,照亮我們回家的道路。(水質(zhì)檢測中心:謝誠成)